首页» 代管协会

代管协会

多家商协会共同发起成立全国冷链运营联盟

来源:中国蔬菜流通协会 发布日期:2016-11-01

为了解决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全国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健全,在商务部市场建设司的指导与支持下,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等多家行业组织于2016年10月17日在长沙联合召开“全国冷链运营联盟成立大会暨第十届全国冷库年会”。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会长孙杰、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鲁芳校、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翁祖明、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会长董校堂、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殷成文出席大会并致辞。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主持工作的郑书伟副司长、分管副司长曹德荣,在大会召开之前听取了中仓协关于联盟组建及成立大会情况汇报,并派张林同志出席大会、介绍了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任务与相关政策,对全国冷链运营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与期待,希望联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全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上海、青海、宁夏、贵州等商务主管部门的主管处长、上海、湖南、宁夏、贵州、广东、大连等省市冷链相关协会负责人、全国冷链服务企业与各类温控食品企业的代表近400人参加大会。

中仓协专职副会长沈绍基发表“冷链物流发展的成果、问题与对策”的主题演讲,并代表五家商协会报告了全国冷链运营联盟的筹备情况。北京酷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耿介绍“全国冷链运营公共管理平台”的架构与功能。大会审议通过了《联盟章程》,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冷链物流行业自律公约》、联盟团体标准《冷链物流运营管理规范》、《冷链物流企业标准化评价办法》,选举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会长田全海、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专职副会长沈绍基、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殷成文、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鲁芳校、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执行会长戴中久为联盟执行委员会联席主席,推举沈绍基为2016-2017年度轮值主席;选举山东凯盛国际农产品物流园董事长王新健、中仓协冷藏库分会会长刘龙昌、雏鹰集团雏牧香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刘亚丽、烟台瑞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滨海、全国供销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院长吴茂玉、北京中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景春、希杰荣庆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冷链事业部总经理杨明义、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肖大海、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大市场总经理胡超、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雷、北京海洋大道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翁祖明、中粮集团中国食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江、圣农集团-福建恒冰物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傅露芳为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决定聘任刘锴为联盟秘书长,确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专职副会长董校堂、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秘书长穆童、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陈磊兼任联盟副秘书长。

此次由5家商协会共同发起成立的“联盟”,不同于业内企业自发组建的联盟,也不同于单一商协会组建的企业联盟,而是得到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指导与支持的、多家全国性商协会共同发起的联盟,是肩负推动冷链物流标准化与信息化以及全程监控与全程追溯使命的联盟,是农产品及食品全产业链的联盟;其所开发与运营的“平台”不同于普通的冷链资源数据库与库、车、货信息平台,它覆盖了业务运营、监控管理、增值服务三大核心能力。

首先,它是业务运营平台。平台对温控食品质量检测信息登记、食品赋码和扫码、食品出入库、冷藏车辆调度和运输、温度监控等业务操作进行了标准化,冷链物流企业使用该平台将确保冷链作业的合规性,提高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冷链物流企业无须再另行建立信息系统,节省了企业投入。

其次,它是监控管理平台。所有进入平台的食品被赋以唯一编码,以该编码为载体,动态记录食品质量检测信息、温控信息等,形成完整的食品冷链可追溯信息,提供全程监控和对责任主体的识别机制。此外,依托企业真实运营数据(如温度达标率、温度波动性、温度监控率)产生的冷链物流企业评价信息,帮助优秀企业打造品牌,获得更多商业机会。

最后,它是增值服务平台。平台打造了超越企业个体,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社会化冷链生态体系。通过车货库动态对接,整合社会冷链资源,提高企业冷链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对接电商,帮助企业拓展销售通道,提高库存周转。

5家商协会希望,通过组建这样的联盟(也正在邀请更多商协会参与组建),为推动冷链物流标准化与信息化创建一个全国性的联合协调机构;通过开发与运营这样的平台,为建立健全全国冷链物流体系创建一个专业性、权威性、持续性的载体;希望以召开本次大会为起点,以“平台、绿色、全程、共享”为主题,集中全行业的智慧,统一规则、完善机制、创新模式,共同推动我国冷链物流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切实保障农产品与食品的安全与品质。

通过大会讨论,联盟会员形成以下共识:

一、我国冷链物流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冷库与冷藏车辆的规模大幅增加,冷库容积已达1亿立方米以上,冷藏车辆已达9万辆左右;冷链物流的标准体系正在得到完善;也涌现出一批全国型的大型冷链物流公司。但是,仍然存在突出问题:

1、冷库的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多数市场冷库仍然以分格出租为主。我国公共冷库与企业自用冷库各占78%与22%。公共冷库的60%左右是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冷库,绝大多数没有封闭式站台,食品的进出库与在库储存由市场交易商户自行管理。这种状况的危害是:进出库频繁、能耗高、不卫生;库内温度波动大、直接影响库内食品的品质;没有严格的质检、难以实现“先进先出”,食品安全难以保障;液氨制冷条件下如果分格出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冷藏冷冻车的温度控制程度很低,常温车运冷冻食品、冷冻冷藏车不制冷的现象比较普遍。冷库与冷冻冷藏车,分属不同的经营主体;冷冻冷藏车资源非常分散;冷库经营者对进出冷库的车辆没有严格的温度查验。这种状况的危害是:温度不稳定,食品品质下降。

3、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很低,食品质量信息、经营信息、温控信息得不到实时、准确、动态记录。物流企业对食品质量不承担检验责任;多数市场冷库没有信息系统;多数冷冻冷藏车没有安装温度控制与传感设施;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不对接;近年来,政府部门运用财政资金在几十个城市组织了肉菜追溯试点,有一定效果。但有三个方面有待完善:一是非试点城市如何办?二是肉菜是全国性流通,城市之间如何共享信息、如何全程追溯?三是追溯系统没有与食品质检、物流体系、销售体系衔接,为追溯而追溯,企业对追溯缺乏内生动力,追溯工作难以持续。这种状况的危害是:追溯信息不能完整、准确、持续;政府监管缺乏依据,责任追究难以到位。

4、冷链运营的组织化程度很低,一体化、网络化的运营体系远没有建立。全国性网络化运营的企业少,市场集中度低,市场门槛低;有些地区盲目建设冷库,有的城市已经出现供过于求;大量的冷链信息平台,只是部分地解决了“车货匹配”的问题,没有解决冷链运营的调度与管理问题。这种状况的危害是:大量的分散的小冷库、改建的冷库、个体司机,无序竞争,存在大量安全隐患;物流效率低、成本高。

5、冷链物流的标准化程度很低,现有标准没有得到普遍执行,温湿度缺乏全程监控。近年来,国家标准委发布了一批冷链物流方面的国家(行业)标准(《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冷冻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低温仓储作业规范》、《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也正在制订一批行业标准。相关行业组织也评定了一批符合《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国标试点单位。但是,仅仅针对物流企业进行认证、单独试点,没有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及其SAAS系统、没有严格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政府监管不到位,行业自律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冷链各环节的主体责任不清,温控管理不严、经常“断链”;市场主体良莠不齐,越是规范、越是严格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越吃亏。这种状况的终极危害是:食品的安全与品质仍然没有得到保障。

二、建立健全全国冷链物流体系,应当明确“保质、保品、保追溯”的宗旨

要以质量检测为前提:进入流通的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质量要达标,至少是“无公害食品”,要设置质量检测门槛,应借鉴海关检查的模式,由冷库经营企业承担质检责任。

要以温度控制为核心:物流的全过程实施温湿度控制,保障食品品质不下降,因此,必须通过培训与认证,推动标准化与信息化。

要以全程监管为保障:要通过公共管理平台实施实时监控与全程追溯,追溯必须与物流、销售有机融合。

三、建立健全全国冷链物流体系,应当立足中国国情

1、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平衡,不能盲目追求“人均”冷链资源;应当将“冷”食与非“冷”食的暂时区别,不宜盲目追求食用农产品的“冷链率”,但是,该“冷”的必须全程“冷”,温度不能波动;暂时不需要“冷”的(适合鲜销的、应季的食品,等),先不要“冷”,但已经冻结的肉食、水产与冷冻食品必须持续保持温度,冷链不能断,跨地区、跨季节、城际间销售的果品蔬菜应当冷藏。

2、我国农产品分散养殖、种植的生产格局,农产品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的流通格局,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不可能改变,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首先应当适应与符合目前这个大的生产与流通格局,同时不断推动冷链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冷库也应当逐步实现统一经营管理。逐步以健全的冷链物流体系驱动与支撑农产品交易方式与渠道的变革。

3、冷链物流资源的“小、散”的状况,不可能快速改变,但可以通过公共管理平台进行整合;“差”的状况,要通过标准化门槛与行业自律,逐步提高。

四、全国冷链物流体系应坚持五个“三”的总体架构

1、政府、协会、企业,三者各负其责

政府的责任是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全程监管,政府不宜成为建设与运营的主体;企业是冷链物流建设与运营的主体,也是农产品“保质、保品、保追溯”的责任主体。行业协会是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组织者、规则的制订者、行业自律的协调人;应当打破部门、地区、行业界限,冷链领域的相关商协会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协调推进。

2、横向、纵向与立体,三者同步整合

要改变以农批市场、以城市、以省域为边界建设冷链信息平台的作法,建立健全全国冷链运营公共管理平台,实现冷链资源的横向整合、提高冷链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冷链供应链的纵向整合、提高全程冷链率,实现线下冷链运营与线上冷链信息管理的立体整合,保障全程、实时监控。

3、标准、认证与运营,三者依次推进

冷链物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物流,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的物流。因此,冷链物流运营必须先有门槛,即各项标准,现有冷链的标准比较多,应当通过清理、整合、完善,形成统一、完整、完善的冷链物流运营规范;有标准就必须得到执行,要保障执行就需要组织系统培训,需要有行业认证、有行业自律;具备相应条件、达到相应水平的企业,就应当使用全国统一的公共管理平台,用平台的SAAS系统规范企业的运营管理行为,接受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的全程监控。

4、质检、冷链、追溯,三者融为一体

鉴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应当从产品质检开始,这一点与工业品物流有区别;同时,冷链物流企业必须依托全国统一的公共管理平台生成的追溯二微码,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信息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冷链物流企业应当承担质检、冷链与追溯三个方面的责任,没有质检信息、不能生成追溯码;没有追溯码,就不能实现冷链物流信息管理;有了追溯码,即可查寻农产品基本信息、质量信息、温控信息与经营主体信息。

5、物流、生产、交易,三者相互衔接 “保质、保品、保追溯”的冷链物流平台,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安全与品质;农产品的生产者既可以通过冷链运营公共管理平台外包冷链服务需求,也可以将“保质保品保追溯”的产品通过现货市场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产品;农产品的末端经营者或消费者,可以通过现货市场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采购“保质保品保追溯”的农产品。由此,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圈。

五、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体系,有必要组建全国性的联盟

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农产品的安全,涉及商务、农业、食药监管、标准委、发改委等多个政府主管部门;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既涉及各类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也涉及各类温控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企业;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商协会也比较多;各类冷链物流设施分布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各类温控食品企业,还有大量的分散的个体司机。要改变上述状况、健全冷链物流体系,仅靠某个部门、某个协会、某几家大型企业,都是不现实的。各方面的力量必须联手、整合,组建联盟,统筹兼顾、协调推动各项工作。

目前,业内的一些“冷链联盟”,但基本上属于虚的、松散的联盟,或者是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联盟,缺乏平台依托实现冷链物流的规范化运营管理,无法实现对温控食品物流信息的统一监管。

六、“全国冷链运营联盟”具备联合优势,符合国家总体要求,解决企业现实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突出问题,弥补现有“联盟”的不足,建立健全全国冷链物流体系,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等相关行业组织共同发起,组建由各类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与各类温控食品企业参加的全国冷链运营联盟,以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据,以经认证的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为重点,以经评价认可的各类冷链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统一开发的“全国冷链运营公共管理平台”为载体,通过农产品及食品供应链的纵向整合、冷链物流资源的横向整合与行业自律,实现全国各类温控食品的质量检测、全程冷链、全程追溯、全程监控等多功能服务一体化运营,从而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

“全国冷链运营联盟”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由多家全国性商协会共同发起组建的“冷链运营联盟”、并主导开发与深度监控的“公共管理平台”,可以保障运营规则的专业性、权威性与平台数据的公信力;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是1995年在民政部注册成立的全国仓储行业的社团组织。自2007年组建冷藏库分会以来,为推动冷库建设与冷链物流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掌握全国冷库资源及企业经营状况。冷库是冷链物流服务的基础设施与核心环节,中仓协冷链方面的会员企业可以成为“联盟”的主体会员,成为支撑冷链物流运营的骨干力量。 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等行业组织,是各类温控食品生产与流通领域的商协会,其会员基本属于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者,冷链服务的需求者与提供者共同组成的“联盟”,有利于建立冷链物流的完整生态圈、驱动冷链运营平台的良性运营。

中仓协具有开发与运营全国性SAAS平台的丰富经验。中仓协与中铁物流集团联合开发的全国仓储电子商务平台“中仓网”已于2015年上线运营;由中仓协监制、由中物动产信息公司运营的“全国担保存货公共管理系统”,已于2015年上线运行;由中仓协与中药协主导开发的“全国中药材物流信息公共管理系统”,已于2016年6月上线运营。正在开发、即将上线的“全国冷链运营公共管理平台”是在此前经验基础上的拓展与再创新。

(二)依据食品与冷链物流的各项标准,以经认证的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为重点,以经认可的各类冷链物流企业为主体,整合冷链物流的供需资源,确保全程冷链不断链;

(三)依托“全国冷链物流运营公共管理平台”(中央数据库,SAAS系统),实现食品质检、赋码追溯与低温仓储管理系统、低温运输配送管理系统以及融资存货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避免企业重复开发,实现冷链全程监控;

(四)通过政府支持、市场化整合、企业化运作、行业自律,保障平台供需信息的持续更新、冷链物流服务线上交易与线下运营的有机结合、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

七、“联盟”成立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准备充分

“全国冷链运营联盟”的组建,可以追溯到2015年的8月。商务部部长助理王炳南召集冷链物流座谈会,要求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体系、解决冷链“断链”问题。会后,中仓协负责人向市场体系建设司李景龙司长报告了关于组建联盟、开发与运营公共平台的设想,得到司领导的肯定与支持。 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中仓协于2016年6月29日向市场体系建设司郑书伟副司长、李鹏处长汇报了联盟组建与平台开发与运营的方案,得到司领导的充分肯定与高度期待。

经过两个多月的沟通协商,中仓协与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于2016年8月12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发起组建联盟;9月16日,中国畜牧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组建联盟。9月20日,五家商协会联合发出《关于共同发起组建全国冷链运营联盟的通知》。 9月30日,中仓协向市场建设司书面汇报了联盟组建的成果与平台开发的进度;10月13日,市场体系建设司郑书伟、曹德荣副司长听取中仓协关于联盟组建成果与成立大会的情况汇报。 10月17日,联盟成立大会现场注册的联盟会员企业与相关行业组织已有100多家。

八、“联盟”的运行机制,规范严谨,具有可操作性

(一)联盟会员代表大会是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共同发起组建联盟的全国性商协会负责人与联盟会员中的大型企业负责人组成联盟执行委员会,全国商协会负责人共同担任联盟的联席主席、轮值主持联盟工作。执行委员会与联盟会员中的地区性商协会协商提名、组建联盟监事会。

(二)联盟执行委员会公开招聘秘书长,全国性商协会各推荐一名工作人员兼任联盟的副秘书长,其中轮值主席所在的商协会工作人员轮流兼任常务副秘书长,“公共管理平台”运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兼任联盟副秘书长,秘书长提名执行副秘书长,组建专职工作团队。

(三)共同发起组建联盟的全国性商协会与相关企业联合组建“公共管理平台”运营公司,为全国冷链运营提供公共管理服务。“公共管理平台”,是由赋码与追溯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融资仓单管理系统等组成的SAAS平台。

(四)联盟会员企业,应当执行冷链方面的国家标准与本联盟的团体标准,接受本联盟组织的冷链物流标准化评价,签署行业自律公约,使用“公共管理平台”的SAAS系统。

(五)联盟的重要文件,由共同发起共组建联盟的全国性商协会联合印发、共同用印。启用“全国冷链运营联盟秘书处”印章,联盟的日常事务经联盟轮值主席签批后,用印。

(六)联盟执委会指导与监督“公共管理平台”中央数据库管理与大数据的分析工作,保障使用该系统的联盟会员企业的商业秘密。

(七)联盟秘书处对“公共管理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督促检查,保障系统生成的编码与所有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与公信力。

(八)联盟会员免费注册,但需自愿加入共同发起组建联盟的、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全国性商协会,并按规定向相关商协会交纳会费;参加冷链物流标准化培训、咨询与标准化评价,需向联盟付费,使用“公共管理平台”的SAAS系统需要与平台运营公司签署合同并付费。